澳洲出品的黏土動畫《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是一部超出我想像的動人作品。如果光看中文片名而望文生義,又是巧克力又是情緣,很可能會以為是一部愛情電影;再看介紹或預告,會覺得這是強調友情萬歲、一部溫馨可愛的小品電影。
這真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友情萬歲是沒錯,但這份友情,是建立在兩個脆弱、寂寞靈魂的情感交流,注意瑪麗和麥斯的家庭背景,這根本是兩個社會邊緣人的故事阿!彷彿《珍愛人生》的珍和《美麗境界》的約翰兩人搭起友誼的橋樑,美麗但很心酸。
讓我們先來看瑪麗。
8歲的瑪麗黛西丁可(Mary Daisy Dinkle)住在澳洲墨爾本的小村莊,平常愛吃巧克力零食。她的父親是伯爵茶工廠的裝配線工人,嗜好是蒐集死鳥作成標本,下班後就關在自己的小房間足不出戶;她的媽媽也好不了多少,嗜好是偷點小東西及「試喝」雪利酒(就是酗酒啦),唯一關心瑪麗的爺爺早逝。不幸的是,瑪麗臉上又有便便顏色的胎記,老是被同學取笑,更交不到朋友,直到和麥斯成為筆友。樣貌對小女孩有多重要,加上從小缺乏父母關愛,可想而知,瑪麗是個缺乏自信的小孩。
44歲的麥斯傑瑞哈洛維茲(Max Jerry Horowitz)住在紐約,體重300磅,最愛吃巧克力堡,正參加減肥同好會但苦無療效。他是不信神的猶太人,父親很早就離家出走,母親在他六歲時舉槍自盡。麥斯做過很多份工作,但都不長久,他笑不出來,行事古怪重邏輯,容易焦慮緊張,麥斯搞不懂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不懂他。其實麥斯是亞斯柏格症患者(即自閉症一種),在和瑪麗成為筆友前,除了鸚鵡和金魚亨利XX世,他唯一稱得上人形的朋友,就是躲在角落看書的「小方餃先生」,但是某天他也跳出窗外say goodbye了。
直到天外飛來澳洲來的信,他才嚐到了友情的滋味。不過瑪麗的信讓麥斯焦慮不堪,壓力大到進了精神病院,但為了實現他生平排名第一的願望(交到一位真正的朋友),麥斯咬牙回覆瑪麗的信,這段筆友情緣持續幾十年,直到瑪麗的無心之過讓麥斯大發雷霆。
簡單來說,瑪麗與麥斯就是一般人認為的「怪胎」,就連他們的鄰居也不遑多讓,有廣場恐懼症的沒腿連恩、瞎眼禿頭老太婆、口吃的希臘移民鄰居,寵物是有被害妄想症的鸚鵡和被打殘一隻眼的貓……。
這橫看豎看都是一個悲慘的故事,是兩個社會邊緣人在互相取暖。然而,《巧克力情緣》的故事正如一句俗話所說:每朵烏雲都鑲有銀邊。只要撐過去,一切都會否極泰來的。
瑪麗和麥斯兩人的一生,在被拒絕與接受之間不斷拔河,但是透過瑪麗的童言童語和麥斯的直言不諱,透過他們兩人的視角看世界,一切不幸都變得可以容忍,甚至讓人會心一笑。他們的境遇有悲有喜,透過一幕幕心碎的瞬間,兩人透過紙筆互相打擊也互相扶持,拼湊出不完美但心滿意足的人生,這是瑪麗與麥斯的友誼彌足珍貴之處,讓麥斯平凡一句「你是我最好的朋友」顯得份量十足、感人肺腑。
就像3D技術開拓出《阿凡達》的美麗新世界,「黏土」也打造出《巧克力情緣》的生活地景,精雕細琢出諸般細節,在冰冷灰暗的水泥森林中捏出人情冷暖,這份功力《巧克力情緣》無人出其右,也是它真正特別的地方。
麥斯說,人是不完美的,先愛自己。這兩句話先後出現在不同脈絡,但是深深打動著我,自我感覺不良好如我,是最能體會瑪麗的心境,也最能意會麥斯這番話的人。也許,正是這直搗心靈深處的直言相勸,使我這麼為《巧克力情緣》著迷。
每一個曾經懷疑自己、厭惡自己的人,都可以從瑪麗與麥斯的友情中,得到一絲慰藉。推薦給大家!
P.S. 想要知道這部黏土動畫如何出土,可以參考官網
P.P.S. 離題一下,我最近還看了一部以亞斯柏格症患者為男主角的《非名之罪》(My Name is Khan),這部印度寶萊塢電影由沙魯克汗(暱稱沙哥)主演,電影前半段把自閉症患者的症狀描述得很詳細,例如,他們不善表達感情,無法準確判斷人的情緒反應,但是可以透過書寫表達意見與情感,對於某些事物有超乎尋常的莫名厭惡或恐懼,他們通常在某方面天賦異稟,例如《非名之罪》的Khan很會修機器,《巧克力情緣》的麥斯很會玩魔術方塊。想要更瞭解亞斯柏格症,可參考維基百科介紹(請點我)。
P.S.S.S. 台北上映的電影院只剩下絕色和國賓長春,國賓長春在9廳小廳放映,請大家選第一排座位,其他排座位不論坐哪裡,大概被會被前方大頭檔到。4排7號可能是例外,因為座位前面是走廊。
P.S.S.S.S. 叫MM情緣不是更好?可以找MM巧克力合作,還很切題呢!^__^
● 精彩預告(上映場次請點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