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一部分可參考連結從極權統治到韌性威權-中國政治變遷之路 1-2


黎安友談美中台三方關係,這一段只佔全書六分之一,但我認為是全書最精彩的部份。美中台三方對於「台灣問題」究竟怎麼想,做了些什麼,外人看來常覺得曖昧不明,不易解讀,但作者把三方行動者心中所想、所做所為很精準地表達出來,甚至澄清了容易讓人誤解之處。他以一介美國人,把局內人也不見得看清的台灣這一方,分析地極為透徹,尤為可貴。

中國的三大目的及失敗策略


中國的目標很清晰,主要有三,首要是安全問題,她要防止台灣成為敵方的戰略資產,可能的話讓台灣成為其海上交通線的基地。安全問題中國絕對不會退讓。其次要避免分裂,進而導致邊疆地區騷動。最後,中國務必要避免在國內丟臉,軍事失敗尚可承受,政治失敗不可原諒。


根據其目的,中國也擬定了相關策略,包括書面文件的招安、外交圍堵、軍事威脅、經濟互賴並培養支持統一的利益團體。但就結果而言都失敗了,反而使台灣離中國越來越遠。


美國立場:堅守承諾 保住戰略優勢


美國的立場其實也很清楚,那就是「堅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承諾的信譽,保住亞洲政體戰略立場」。但從外界來看,白宮和五角大廈的行動卻不太一致,白宮對台灣問題的關注零星而分散,國防部卻在台海佈署軍力、賣武器給台灣。黎安友認為,這些都不反應美國的核心目的,只是官僚機構各自在執行公務罷了。


台灣的統獨光譜及各方策略


分析台灣內部行動者最為複雜,他們依照對現實的不同認知,及對統獨立場的差異,而產生不同行事策略。黎安友依照統獨光譜由左而右劃分台灣內部行動者,最左邊的是贊成台灣法理上獨立,越向右邊則傾向與中國統一,具體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台灣的統獨光譜及其行動策略7



極左

中間偏左

中間地帶

中間偏右

極右

對美國看法

承諾協防台灣

支持不確定

支持不確定

美國在台利益漸減


對兩岸看法

中國不如未來強大,對台灣的威脅是空話。

中國威脅是真。

中國是強大的,兩岸經貿關係緊密而互利。

悲觀,中國正在崛起,時間對台不力。


台灣的策略

有風險,但目前是獨立最佳時機,付出巨額代價也值得。

保持各種可能性,等待時機到來。對內加強武裝,教育本土化,避免經濟過依大陸。

在合作框架下,有誠意並循序漸進與大陸取得協議,確保台灣命運共同體掌控自己未來的能力。

即使認同台灣核心價值,但應加快與中國建立信任合作關係,排除兩岸對立情勢。

要優先保衛一個大中華的實體利益。

目標

獨立

獨立

雖部份妥協,但堅決捍衛台灣的認同感與生活方式。

建立更緊密合作關係。

統一

代表

泛綠基教派

泛綠領袖們

部份泛綠人士及藍營大部份領導人。

廣為藍營主要領導接受。

愛國同心會?



黎安友認為,統獨雙方拼命妖魔化對方的結果,是掩蓋了中間地帶存在的事實,他們有一個深度共識,而且幾乎所有台灣的政治行動者都捍衛的一個完整核心價值:承認和捍衛台灣民眾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李登輝貼切地將之表述為「命運共同體」。這是種寶貴的認同感,一種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這個目標界定著台灣政治的主流,而且各黨派皆然。8


台灣的具體作法:本土化、民主化、踩紅線


面對中國的招安策略和武力威脅,蔣經國選擇敬謝不敏。他轉而推動本土化政策,最關鍵的事件是民進黨於1986年的成立,使台灣加速朝民主化前進。民主化更讓台灣民眾獲得解決兩岸問題的否決權:選民不接受的方法,沒有一個台灣領袖膽敢同意。


也許是個人刻版印象,我認為最耐人尋味的,是李登輝就任總統以來的兩岸政策。按照黎安友的話來說:「李登輝愚弄了北京」!李率先提出台灣「命運共同體」,具體描繪出台灣人共有的深度共識,並以試踩紅線的策略,把當時台灣的要求置於遙遠的統一目標之前,逼得北京不得不按台北的步調走。


現在我們認為李登輝是個老蕃顛(台語,意指老人家講話顛三倒四,前後不一),但綜觀兩岸政策的演變,他其實是老謀深算、佔盡先機。從終止動員勘亂,通過國統綱領、李六條到兩國論,他先要求中國同意台灣的大前提,如放棄武力、加入GATT、政府對政府談判,再談未來的統一,這些看似充滿和解意味的統一前提,其實都有違中國立場,因此統一遙遙無期,替台灣獨立的可能性爭取到時間與空間。


只不過,李登輝的如意算盤終究打不響,被耍了的北京再也不願陪他玩,美國也認為台灣沒有考慮他們的利益,使得台灣在這場三國演義中漸處下風,到了陳水扁時代,操作空間盡失,只能以更多的口頭保證向兩方闡明台灣立場。黎安友在書中指出,儘管覺得不可思議,衝突的確有可能發生,而且目前局面對中國越來越有利。9


互不信任的三國演義


黎安友認為美中台三方因為互不信任,使得局勢詭異難辯,兩岸和平談判遙遙無期。他果然是樂觀派的代表在他看來,似乎只要坐下來談,滿足中國的需求,例如讓中國擁有台灣對外結盟的否決權、承認對水域的主權甚者進入台灣空港,其他方面都好談。10


我對這一點較持保留態度。舉例來說,在談判的過程中,台灣應保有什麼能力,才算能有效捍衛台灣生活方式?什麼才算是「可靠的能力」,足以保護自己不受大陸更多控制?香港的例子殷鑑不遠,北京在香港的政治影響力迅速擴展,基本法的通過無疑雪上加霜,反分裂國家法的制定,心理上更威脅了台灣民眾最珍視的認同感與生活方式。要怎樣把受驚的台灣人拉上談判桌,並卸下對中國的猜疑與不信任,可能還是個問題。

 



7 這個表格是我自己整理出來,表格比起文字更顯出對照性。詳細文字可參考p78~83


8 摘自本書p.80。


9 摘自本書p.89。


10  按鄧小平對主權的詮釋,不需要對台灣有直接的政治或行政控制,參考本書p.8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