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興趣無用論》真是一本很有用的小書。村上龍以大腦表層的理性思維,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感性語言,例如興趣、喜歡、夢想、熱情等大眾朗朗上口的詞彙,其實背後藏著日本社會對現實生活的一廂情願。

 

本書集結了多篇獨立又相關的短文,村上龍先道出日本社會對既定事情的刻板印象,再一針見血指出其中謬誤,顛覆大眾的想像,最後以個人體悟巧妙翻轉了語意,一破一立之間,妙語如珠趣味橫生,會心一笑之餘,還深富啟發性。

 

比如說,對於戀人們而言,「喜歡這兩個字的陷阱」可能是貼心提醒:

 

「喜歡」仰賴的不是理性,而是感性部份。所以大部分的情況下,關於真正「喜歡的事」、「喜歡的物」、「喜歡的人」,我們無法向別人解釋……能夠淺顯易懂地向別人解釋的「喜歡」,出乎意料之外地大多是無關緊要的。「為何喜歡那個人呢?」「因為對方是有錢人。」……能夠解釋且容易明白的「喜歡」,不可能變成產生什麼力量的喜歡。

 

所以,姊妹們,以後問男朋友/老公喜歡你哪裡,他們吱吱嗚嗚答不出來,不用急著發火,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呢。

 

對於大學生、研究生,「工作與讀書」可能猶如當頭棒喝:

 

問題不在於讀不讀書,而是自己能不能掌握自己需要哪些資訊……如果知道自己現在渴望哪種資訊,目標等於達成了八成。……讀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渴望資訊

 

在學校繼續深造只是獲得資訊的方式之一,如果連自己需要什麼資訊都不知道,就盲目念碩士、博士,那只是浪費時間而已。而且奇妙的是,人們常常在出乎意料之處覓得有用資訊。


對於上班族,「工作上有用的人脈」除了提出「不堪一擊」的人際關係才是有用人脈,村上龍還指出經營人脈不如先經營自己:

 

工作上有用的人脈,八成是「不堪一擊」的人脈……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的觀點意外有用。如果某種人沒有某種利用價值,像是擁有資訊、知識或某種人性魅力,根本不會有人理你。所以首先,必須從磨練自己開始,……不是認為這個人大概有利用價值,而是應該先變成別人覺得你本身有利用價值的人才

 

有點老生常談,但是在一片「這個人有用,所以我跟他好」的交友思維,往往忘了自己算哪跟蔥,真誠才是上策。

 

其實我個人覺得,最一針見血的是在「熱情這個陷阱」這段:


熱情在當代日本成為成功的必要條件,但在這種情況下,訴說熱情是多餘的,因為訴說熱情,和把這個概念變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完全是兩回事。

  

哈!專注與熱情是自然而然散發出來的。光說不練的人,很快就會原形畢露。

 

其實我最不能體會的,反而是「興趣無用論」這篇短文。他並不是反對把興趣--精確一點來說「嗜好」--當成工作,而是把興趣美化了,忽略了它的局限性,埋首於興趣讓人安逸度日,生活缺乏刺激與改變。因此,他才會說:

 

真正的成就感和充實感存在於伴隨大量成本、風險和危機感的行為之中,經常與失意與絕望是連體嬰。換句話說,那些只存在於我們的『工作』之中。

 

在最後一節「開始種盆栽時」,他感嘆自己也想有「興趣」,他覺得種盆栽是一件深奧而且有趣的事情,但是轉念一想,這個興趣可能沒多久就夭折了。他說:

 

我如今也經常在想,自己哪天會開始種盆栽嗎?……這麼一來,我恐怕會開始寫種盆栽的小說。而且一旦開始寫種盆栽的小說,大概就會停止種盤栽。

 

哈!我不得不說,這種「興趣v.s.工作」的矛盾結辯,真的很村上龍!

 

《興趣無用論》處處透漏作者的行事風格,在看清現世的荒謬與迷思後,一種反求諸己的處世態度。他談論的是日本社會,但不意外地,台灣和其他社會也一體適用。相較於坊間關於工作、愛情形形色色的教戰手冊,《興趣無用論》具備正本清源的務實,而且輕薄短小,讀起來輕鬆無負擔,很適合在通勤時拿在手上品嚐。

 

看完後不禁讓我思考,還有什麼「XX無用論」?比如說……「鄉民無用論」?

 

 

P.S. 有興趣買書的朋友可點下面小圖連結,金石堂網路書店現在打7.3折,一本只要132元喔!(博客來要162元)

 

 


興趣無用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J. 的頭像
    J.J.

    Touching 牠|趣|影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