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壹週刊》17日報導,周杰倫編導演的《天台》疑似向印度電影《如果,愛在寶萊塢》(影評點此)「致敬」(暗示抄襲)。我看過《如果》,也去看了《天台》,憑心而論,除了週刊列舉的例子(最像的就是男主角都站在天橋上,看女主角的廣告看板思春一幕),這兩部電影在劇情、美學、歌舞設計上,本質上都不太一樣,不致於有抄襲之嫌。《天台》在台票房失利,是電影本身的問題,最大敗筆,是女主角李心艾的配音。

 

李心艾明星氣質出眾,論演技,她有做好花瓶的本份,可惜配音完全出賣了她,她一說話、一嬌笑完全讓人出戲!讓人不禁納悶:「她平常說話就這樣假嗎?」該配音缺乏抑揚頓措和感情起伏,平板無趣至極,極容易讓人出戲,加上她的音調偏高,更惡(強)化了以上缺點。

 

有人拿李心艾的配音和在《阿嬤的夢中情人》演孫女的李亦捷相比。的確,李亦捷的音調也偏高,但她的聲音是有戲有起伏有感情的,拿倆人相比,太小覷李亦捷。再論聲音,《天台》集結兩岸三地演員,說話腔調各不相同,至少有台灣腔、香港腔和北京腔,雖是南腔北調,但在《天台》的架空故事下並不突兀,反而凸顯出角色的特色。不客氣地說,李心艾的聲音,是整片最突兀的存在。

 

誠如很多人所說,《天台》美術設計(服裝、場景)獨樹一格,復古又很有味道,歌舞設計很出眾,和劇情配合相得益彰,可以說是靠歌舞帶動劇情往前進,武(舞)打令人眼睛一亮,電影原聲帶值得一買,還可配合Youtube影片回味各橋段。

 

該片另一可觀之處,就是配角、客串群們的演技了,生動自然、各司其職,喜劇節奏拿捏得很不錯,曾志偉和納豆演父子實在絕妙,鍾鎮濤戲中欠錢引人聯想,男主角和死黨們的插科打諢是一絕,值得一看。

 

稍嫌可惜的是演反派紅毛的黃懷晨,但不怪他,他和王學圻對戲多,演技高下立判,非戰之罪。王不威而怒,舉手投足都是戲,連被刺死了面無表情,都吸住觀眾目光到最後一刻。相較之下,黃懷晨的演技就太八點檔了,紅毛成了逞兇鬥狠、毫無魅力的反派。

 

《天台》的愛情,很浪漫但不動人,最後結束在老年版的心艾(傅藝偉飾),在攝影展上看浪子膏的年少屌照,另一邊,坐著輪椅的老年版浪子膏(姜大衛飾)突然出現了!兩人彷彿命中註定,相視一笑......。看到這裡我不禁三條線,浪子膏和紅毛對決落海後,小情侶是從來沒有見過嗎?他打撈上岸送醫瘸腿,她會不知道?還是中間兩人又經歷過什麼,導致分別多年?

 

電影可以不演出這幾十年的滄海桑田,可以留給觀眾想像空間,但不該讓人帳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冒出這些疑問,這是一種觀影的干擾。我腦補兩人後來的發展,比如階級、貧富差距終究分隔了兩人,比如他因為瘸腿不想連累她而離開,但不論是哪一種,都和《天台》前半傳達出的歡樂、後半的悲壯格格不入,這是失敗跳痛的留白,《天台》的愛情變得很尷尬。

 

《天台》至少拓展了台灣觀眾的眼界,以後觀眾對歌舞片的接受度可能會提高。說實話,論歌舞創意,寶萊塢的歌舞片比起《天台》,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論劇情,就算老梗會有新意,舊瓶會裝點新酒,就拿這次被比較的《如果,愛在寶萊塢》,它非常好看也非常老梗,但老梗從來不是問題,高明的編導是,就算觀眾知道它梗很老,經由縝密出色的設計,挑剔的觀眾仍會心甘情願被打動。可惜,《天台》並沒有打動我。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J. 的頭像
    J.J.

    Touching 牠|趣|影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