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我不是一個非常喜歡看電影的人。去年10月以前,我既不曾看影展,也不會想欣賞所謂的大師作品,最常去電影院看的是好萊塢片,對非主流的小眾電影有一點興趣,但不會特別找片源或到真善美戲院看。比較常看電影,甚至在部落格上寫些心得,是這半年的事情。
我最討厭的是上課看電影、交報告。通常這種教學方式都有一個目的,希望藉由影片與上課內容遙相呼應,期待你寫出的報告能抓住該星期的課堂重點。簡單來說,這是有標準答案的,可能是我洞察力不夠,我老是找不到這個答案。
念paper要抓住作者想要傳達的意念,fine,但連看電影這麼主觀的事情,也要比照辦理?forget it!
不是有一說,創作一旦脫離原作之手,要怎麼解讀作品,就是讀者的事情,原創作者很難干涉或影響讀者怎麼想,讀者能不能看到作者想表達的,也是未知數。電影對我來說,就是這麼一回事。它是一扇窗,至於這扇窗會開出什麼風景,全看我怎麼解讀;我會從那個角度開這扇窗、想/不想開哪一扇窗,又和我的生活經驗、日常所學及主觀意識有關。
例如,我看凱薩琳布雷亞的《情慾二重奏》,寫了一篇「《情慾二重奏》婚姻關係裡的男女不平等」,貼在PTT的電影版,有網友借推文給我一些很好的意見,大意是說,性別關係的不平等並非導演批判社會桎梏的原因,性與愛的平等自由與不可分離才是。我看了這段評論後,想了想,嗯,這樣說沒錯,但我的腦袋瓜就是連不起這個概念和電影的關係。
再例如,我前幾天看了《凡爾賽拜金女》,也在部落格上寫了「《凡爾賽拜金女》紅顏旁的昏君才是禍首」。我知道路易十六有多無能不是這部戲的重點,但是看完了影片,這個標題就POP的一聲進入我的思考回路,怎麼也擺脫不掉。
話說回來,我連女性主義都沒修過,怎麼寫出來的東西都在罵男人阿?哈哈。
我看電影想到、想寫的東西,不見得是導演想表達的,除非我被說服了,我不會因此改變我的寫作觀點,因為這些才是「我」想表達的東西。電影只是一個媒介,讓我梳理自己的觀察與思路;甚者,電影讓我發現以前從沒看過、或是視而不見的世界,受到影像的衝擊,進而讓我想從其他管道,認識那個世界和那些人,他們國家的歷史、政治、經濟及文化,個人的生命經驗...等。
很任性吧!不過,這才是電影對我的意義,這也是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在寫「評論」,充其量是「心得」而已,因為我看過的電影太少、懂得也太少,無法對同一導演的一系列電影做深入的探討,或是評論其拍攝手法、傳達意念是否清晰,我只寫得出我看到的、主觀選擇下的東西。
這並不表示我閉門造車,我還是會欣賞別人寫的評論及心得,這也是我認識那個世界的管道之一,觀察其他人怎麼想、怎麼寫也是一件有趣又有益的事情。
阿呀,寫個電影心得搞那麼嚴肅幹嘛?反正有空時,還是會繼續看我想看、寫我想寫,就這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