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影評未滿 (14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要能說屬於自己的故事,否則會變成「no dream, no story, nothing」的可悲人,這是電影《澳大利亞》混血兒努拉必須隨著爺爺巫王喬治去流浪的原因。這段話也反覆出現在電影裡。


這段話用來總結我對電影的感覺也很貼切: no dream, no story, nothing,沒有夢,沒有故事,什麼都沒有,這就是電影《澳大利亞》。


究竟《澳大利亞》想要說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史詩愛情故事?亂世兒女情長?種族歧視、隔離淨化政策?混血兒兩面不是人的悲哀?原住民文化的消逝?澳洲的歷史人文?壯闊的地理環境?好像什麼都有一點,但什麼都不夠深入,看完《澳大利亞》彷彿走馬看花,它不會太難看,但也說不出哪裡夠好看,值得回味再三。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暮光之城》(Twilight)是一部我看完感覺很歡樂的電影,覺得異常開心的原因,和朋友推薦我去看《赤壁》的原因有異曲同工之妙......怎麼可以這麼好笑!別搞錯,這絕對不是一部喜劇片,是一部貨真價實、人(吸血)鬼殊途的羅曼史,但是在很多場景我非但沒有感覺小鹿亂撞,反而還差點笑岔了氣。

17歲貝拉為了成全母親和新婚老公的甜蜜生活,離開艷陽高照的鳳凰城,獨自搬回陰雨綿綿的小鎮福克斯和怪咖警察老爹同住。生性害羞、不善交際的貝拉,一進學校就受到小鎮高中同學的熱情擁載。此時,貝拉注意到愛耍孤僻的庫倫一家人,尤其是和她上同一堂生物課的慘白美少年愛德華,竟然一看到她就臉色鐵青,掉頭就走,還故意蹺課避開她...。究竟愛德華為什麼這麼討厭她呢?偏偏貝拉又被愛德華吸引,兩人的距離無意間越來越靠近......。

先從愛德華「白」墨登場開始說起吧!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美漫改編的電影,其超級英雄獲得「能力」的方式不盡相同,有的是被昆蟲咬,有的是實驗室爆炸,有的是靠尖端科技,有的根本是外星人。「X戰警」(X-Men)自然也有一套說法,這群人是基因突變的人類:變種人。


變種人具備常人所沒有的「超能力」,但大部分的變種人沒有因為擁有超能力而獲得好處,人類因為恐懼無知而排斥、歧視他們,國會還想修法將變種人等同牲畜一樣,登記造冊便於管理。


其實,電影圍繞的核心議題只有一個:人與「非我族類」的關係。非我族類不一定是變種人,非我族類還可以是猶太人,別忘了,《X戰警》一開始的場景,是年幼的萬磁王被迫和母親分離,背景正是二戰德國。


因此,在我看來,X戰警基於什麼理由獲得超能力並不重要,這套電影如何詮釋人類與變種人、變種人與變種人之間的矛盾糾葛,才是《X戰警》系列的精彩之處。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寫的這篇相當程度表達了本人看完《暮光之城》的心情...   原文出處:大人物


 

各位大人物,我明白你的苦,又是週休二日看電影消遣的時刻,你像例行公事般問她要看啥電影,她嚷嚷著要看《暮光之城》,原因竟然是「愛德華好帥」。你就算內心百般不願,還是不能拂老佛爺(大人物背後的大人物,當然是老佛爺)的意,請不要覺得內心受傷或忿忿不平,畢竟,她有帥哥吸血鬼可看,你也有正妹人類可瞧。

別哀號了,讓我再給你一個歡喜看《暮光之城》的好理由,因為《暮光之城》它不是普通的羅曼史,它根本是女孩子心中所有甜蜜幻想的集合體,一部秒殺女性同胞的甜言蜜語大全集!我說「秒殺」可不是誇大其辭。根據我詢問身邊的女性友人和自身觀察,每個女的看完《暮光之城》,就算沒有感受到「無懼的愛」,也都甜上心頭,巴不得被愛德華咬一口!

不管年紀多大,每個女人心中都還藏著一顆17歲的少女心,大人物精選甜死人不償命的「愛德華語錄」,還有兩點小叮嚀,只要你能偷學到幾招,就算沒有白到嚇死人的樣貌,絕對可以讓身邊的她餓羊撲虎,無可救藥愛上你!


[愛德華把妹語錄,ACTION!]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量子危機》是007系列中第一部「續集」電影,言下之意是,如果你沒看過前一集《皇家夜總會》,八成看不懂這部片到底在講什麼:Vesper(薇絲朋)是誰?為什麼龐德老念念不望她的背叛,她又為什麼會背叛龐德? Mathis和龐德為何結下樑子,最後又盡釋前嫌?最重要的是,「量子」危機的「量子」到底是什麼意思?是導演和製作人胡亂取名,還是別有用意?且聽我娓娓道來。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你對007-詹姆士龐德(James Bond)的印象是什麼?跑車、美女樣樣不缺的帥哥?智勇過人的情報員和溫文儒雅的紳士?

 
《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完全顛覆世人對007系列電影的刻板印象,而讓大家從唾棄到激賞的最大功臣,就是史上最其貌不揚、上映前最不被看好的第六任龐德--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他的演技讓龐德成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而且,當我說「有血有肉有感情」,真的是「流很多血、賣很多肉、付出很多真感情」。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px_fden7046856937

《開戰時刻》是訴說布魯斯韋恩從害怕恐懼、面對恐懼、到接受恐懼的故事,這樣的心路轉折最後造就了「蝙蝠俠」,他決心要化身為恐懼本身,憑著世人對蝙蝠俠的畏懼來嚇阻犯罪。《黑暗騎士》延續此一命題,繼續就「恐懼」大作文章,只是這次讓大家害怕的人物,不只是蝙蝠俠。


因此,在我看來,《黑暗騎士》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續集電影,踩在前集的肩膀上更上一層樓,故事前後呼應,層層相叩,首尾一脈相承,角色間台詞的前後翻轉造成非常驚人的效果。這部暑期強檔不只有聲光效果和飛車特技,人物深度及劇情張力均是上乘之作,值得一看。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391px-Zavet‧2008台北電影節--城市物語系列

 

對我來說,這是一部很難言喻的電影。我看完後第一個感覺是:wow...,然後楞在那,嘴巴開開合不起來。

 

《請對我承諾》很好笑,但不是一部典型的喜劇片,畢竟,誰會想到在田園詩般的山稜間,鄉間小路上歡歡喜喜迎親去的場合,上演著被剪斷命根子的黑幫老大來尋仇的戲碼?

 

在遠離塞爾維亞貝爾格勒(Belgrade)的山間村落,一對祖孫相依為命,自得其樂。自知命不久矣(其實還硬朗得很)的爺爺(Aleksandar Bercek飾),要孫子Tsane(Uros Milovanovic飾)帶著乳牛崔卡到城市裡賣掉攢錢,並要孫子向他承諾三件事:買紀念品、聖尼古拉像和討新娘。

 

忘了說,這名孫子才14歲。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JD800701

寫在前頭

恩,我知道電影節快結束了,才大張旗鼓準備寫心得,實在慢了非常多拍。雖然我對這次電影節有點不滿,但我還是希望自己能留下些什麼,看完了就這樣結束,多浪費錢、多空虛阿!So...here we go~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m/

為了看免費電影,個人認為自己到了有點走火入魔的地步。前兩天發現台北電影節上映的《追火車日記》有辦贈票活動,在部落格分享關於火車站的小故事(活動辦法和詳細內容可看這裡)。前面已經有七八個留言,不是說發生在火車站或火車上的感人故事,就是個人經驗分享。

我跟火車沒什麼交集,搭電車不是低頭看書,就是倒頭大睡。要怎麼掰出一篇和火車有關的感人小故事呢?靈機一動,既然寫不出感人肺腑的篇章,那就來個親身經歷、驚悚刺激的「被火車追遊記」好了!

電影是追火車,我寫被火車追,不是妙不可言嗎?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px_fpel6048290101

這不是一部勸導世人向善的宗教片,也不是說在教宗的洗手間裡,發生了什麼不可告人的醜聞事件。

 

《教宗的洗手間》改編自1988年的真實事件。若望保祿二世終於踏上南美大陸,要來烏拉圭的梅洛村演講了!苦了一輩子的村民哪會放過這一個千載難逢、大發「教宗財」的機會?紛紛變賣家產或者向銀行借貸,在路邊蓋起烤窯,當街賣起烤餅、西班牙香腸、三明治,希望榨乾萬名觀光客的荷包,賺錢來過上一些好日子。

 

平日靠騎鐵馬到巴西邊境走私日用品的貝托(凱撒創科索飾),見機不可失,就用他的「金頭腦」想了一個絕妙點子:蓋一間洗手間吧!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1675269774

陳芯宜《流浪神狗人》首輪放映的時候我就看了,很好看、很台灣也很有深度的一部國片。這部片講台灣在地的故事,影片中充滿了導演的批判視角,但它並不艱澀難懂,也沒有充滿悲情,相反地,透過三路人馬的生命軌跡,巧妙地交疊出一段故事。看完會感到心暖暖的,微笑面對生命的苦樂。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px_fhen0025112701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是我看過馬修麥康納主演的一堆浪漫愛情喜劇中,最好看的一部了。

 

這一對各懷鬼胎:一個要在10天之內讓女人愛上他,另一個則要在10天之內甩掉他!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真愛就像鑽石一樣,恆久不變質。班(馬修麥康納飾)為了向老闆證明自己有能力接下鑽石廣告的案子,發下豪語要在10天之內得到真愛,擄獲美人心。另一邊廂,"How to"專欄作家安蒂(凱特韓德森飾),為了在柯夢波沙(偽柯夢波丹)寫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政治環保題材,答應總編釣一個倒楣鬼上鉤,然後在10天之內甩掉他!寫下"How to"新題材:「如何在10天之內甩掉男人」(how to lose a guy in 10 days)。

 

至於為什麼是10天?因為5天太短,11天就要截稿了。

 

這部電影最精彩的部份,就是安蒂的甩男招數,招招經典,步步精彩,只要照著她的方法做,保證把男人嚇得屁滾尿流,10天之後自動甩掉你!

 

以下方法適用在彼此還不熟的情人之間,例如在pub搭訕後悔給了電話號碼、網友第一次見面後的幻想破滅;不適合已交往認識一段時日,或從朋友變情人的情侶檔,因為這些招數太~勁爆了(但還挺經典XD),如果這些行為本來就不合你的個性,馬上就被對方拆穿你的意圖了!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px_fmen6089695201本片在宣傳時有兩大賣點,一是由《最後的蘇格蘭王》導演凱文麥唐納(Kevin Macdonald)執導,二是里昂屠夫-克勞斯巴比(Klaus Barbie)。《我敵人的敵人》以翔實的訪談內容建構出納粹軍官克勞斯巴比在二次世界大戰至冷戰時期,其殘酷的審問技巧及虐殺行為。但這部紀錄片最好看的地方,是點出使克勞斯巴比存在的結構性因素。

 

正如片名「我敵人的敵人」,顧名思義是指「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策略。在片中這三角關係是指冷戰時「美國聯合納粹,打擊共產黨」的手法。正是因為各取所需,才使克勞斯巴比這類人橫行無阻,直到三角關係的平衡被顛覆為止。因此,克勞斯巴比不是唯一戰犯,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x_fWen7009863501
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蓋棉被能不能只純聊天?很多人說1989年的《當哈利碰上莎莉》主要探討上述問題,可是我覺得不盡然。是的,他們對於這件事的看法南轅北轍,但這只是他們相遇的起始點。我覺得,這部電影除了探討男女感情觀的差異,還闡釋了相遇、相戀的各種可能。

  

電影一開始是一對銀髮夫妻接受訪問,他們訴說彼此相遇的故事。隨著劇情開展,各種跨越年齡、膚色的老夫老妻現身說法:有的雙手緊握濃情密意,有的老公說得丟三落四,老婆不時插話補充,有的人結婚憑得是媒妁之言,有的是一見鍾情然後私奔,也有住在同一棟樓但從沒見面,直到數年後機緣湊巧才碰上。

  

相遇有各種可能,那哈利又是怎麼碰上莎莉的?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DVD000298

以前學鋼琴的時候,老師說學音樂的人都應該看《阿瑪迪斯》。我不碰琴鍵數年後,才有機會看完這部電影,終於有些了解老師的意思。

 

這是一部藉庸才之口講天才的故事,音樂這條路空有熱情是不夠的,還要有上帝恩賜的天賦。因此,當滿懷熱情但缺乏天賦的宮廷作曲家薩里耶( 莫瑞亞伯拉罕飾),碰上集天賦與熱情於一身的小伙子阿瑪迪斯( 湯姆赫斯飾),就成了悲劇的開始。

 

故事採用倒述法。老態龍鍾的薩里耶大喊莫札特的名字,自殺未遂被送往精神病院。神父來聽薩里耶告解,薩里耶不理他,自顧自地彈著鍵盤,問神父有沒有聽過他寫的曲子,一次、兩次神父都說沒有。薩里耶失望之餘,又彈了一段旋律,神父開心地說有聽過,還興奮地說原來這首曲子是薩里耶寫的。薩里耶臉色一沈,說這是「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作的。接著,薩里耶眼神閃爍,開始向神父說一段過去:他謀殺莫札特的經過。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平心而論,我不是一個非常喜歡看電影的人。去年10月以前,我既不曾看影展,也不會想欣賞所謂的大師作品,最常去電影院看的是好萊塢片,對非主流的小眾電影有一點興趣,但不會特別找片源或到真善美戲院看。比較常看電影,甚至在部落格上寫些心得,是這半年的事情。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hoto40

當我隨著《外慾》(Facing Window)女主角喬凡娜的目光,偷看對窗的黑髮眼鏡帥哥在更衣時,我腦海裡浮現了一個聲音和畫面。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px_fwtw3980307102

《牆之魘》是一部國片,身為導演的林志儒作了一個很勇敢的選擇,他以50年代的台灣白色恐怖為背景,說了一個關於人性、慾望的故事。說他勇敢,是因以白色恐怖為背景,勢必面臨各方對這類題材的典型「期待」:或是正視/檢視/檢討這段歷史,或是以悲情為訴求。一點也不可惜的是,這部電影並不旨在檢討過去,白色恐怖是這部電影長在地底的根,使故事能夠發生在台灣,但它不是路面上的樹幹及枝葉,人性的幽微與掙扎才是。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x_fmen4042272001

這部電影並非描述法國的宮廷鬥爭史,如果想從這部片看到政治權謀、宮廷鬥爭或是後宮的爾虞我詐,那九成九一定會失望。這部片的英文名是「Marie Antoinette」,顧名思義,是描述法國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安東妮(Kristen Dunst 飾)的一生。

 

電影從瑪麗本人出發,敘述她夾在法、奧兩國的政治聯姻下,個性逐漸被宮廷裡的繁文縟節淹沒,和丈夫圓不了房,不僅成為宮廷內茶餘飯後的話題,更因此沒能鞏固母國奧地利及自己在法國的地位。於是,灰心喪志的瑪麗安東妮,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沈迷於錦衣玉食、賭博及派對,和宮廷夫人們鎮日狂歡,直到她生下女兒,才回歸本性,離開凡爾賽宮,過著田園般的生活。

 

許多人對瑪麗皇后的刻板印象是揮霍拜金、不知民間疾苦,她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沒有麵包吃,那就吃蛋糕阿!」事實上,這句話到底是不是出於瑪麗皇后之口,根本沒有史料依據。這部片為瑪麗的揮霍無知提供了另一個角度的解釋,她的揮霍並非本性,而是時代背景及個人生命經驗的反照而已。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