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凱特琳布蕾亞(Catherine Breillat)的作品是《羅曼史》,我對她作品的印象,除了性愛描述的毫不遮掩,是以平靜冷酷的話語,單刀直入訴說女性情慾的核心糾葛,讓人有如當頭棒喝。這次的《情慾二重奏》,改編自作家巴貝爾多爾維利(Jules Barbey d'Aurevilly1808-1889)的作品,但她拐了個彎仍維持一貫特色,不減其冷言冷語的風格。我說她拐了個彎,是因為以往她的作品主體都是女性為主,這次則先以男性發聲,讓整體關於愛、恨、性與婚姻的關係更為全面、豐富。

薇麗妮(VelliniAsia Argento飾)和愛爾嫚(HermangardeRoxane Mesquida飾)看似兩個極端,但對利諾(Ryno de MarignyFu'ad Ait Aattou飾)來說有一個共通點:她們都高不可攀。薇麗妮是高傲、自尊心極強的母老虎,讓想摘這朵紅玫瑰的人刺得滿身是血;愛爾嫚是高貴純潔的象徵,是令人不忍也不敢下手的白玫瑰。從利諾的觀點來看,愛上她們的原因可能意外相似,那就是征服的困難度都很高。


然而,想要以「男人不壞,女人不愛」或「家花不如野花香」描這部電影,雖然是事實,但似乎太過平面。這無法解釋為什麼利諾在宣示對愛爾嫚的真愛後,結婚快樂逍遙四個月後,仍情不自禁與薇麗妮糾纏不清。此時,我竟然想到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Émile Durkheim1858-1917)的《自殺論》(1897),讓我想起他的原因不是他講自殺的類型,而是他對19世紀法國社會的觀察,尤其是婚姻對男女的影響,兩相對照下,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涂爾幹的自殺論對婚姻的大致是這樣說的,他觀察法國自殺的趨勢,發現已婚無小孩的女性,比起同年紀未婚女性自殺率要高一半,而且未婚者的自殺率也高於已婚者。簡言之,婚姻對女性有害,通常是小孩的出現緩和了婚姻生活的不良影響,婚姻對阻止自殺效果有限,而且只對男人有用。

 

涂爾幹對婚姻的觀察,更是鞭辟入裡。他在自殺論中這樣寫:「什麼是婚姻?婚姻是兩性關係的束縛。約束的不僅是兩性的生理本能,而且是文明加之於生理慾望此一基礎上的所有感覺。藉由永久固定兩性關係,婚姻封閉了出路與希望,即使是正常的希望,男人也受這樣的壓抑,但他在其他方面得到補償。而且,習俗允許男人有某些逃避嚴謹約束的特權。相對的,女人既無補償,也無抒解。對女人而言,一夫一妻是嚴厲的義務。」

 

下一段更是精華中的精華:「我們發現,男人是因婚姻而放棄性自由的受益者,他因為婚姻才放棄的性自由,其實是痛苦的來源。女人並無同樣理由要放棄這自由。因此,接受婚姻的同等約束,對她而言才是真正的犧牲。1

 

回到電影本身。利諾和薇麗妮的關係,從他們的幼女被毒蠍咬死後,兩人從如癡如醉的相愛,開始成為憤怒、痛苦和慾望的結合體;利諾和妻子愛爾嫚的愛情正式進入墳墓,始於愛爾嫚的流產(我不覺得是墮胎,應該是她騎馬去捉姦的時候流掉的,醫生只是把死胎取出),失去小孩後愛爾嫚對丈夫變得沈默。兩段感情的變質都和失去小孩有關。

 

利諾是婚姻的受益者,看他婚前和情婦薇麗妮的關係就可知,他因為婚姻而放棄沒有節制的性自由,得到一段短暫而平和的幸福時光。反觀利諾和薇麗妮的關係,誠如他們自己的描述,是恨多於愛,憤怒凌駕了一切,愛一個人不會在做愛的時候向對方描述自己和其他女子交歡的過程,那是極其殘酷的,強悍如薇麗妮也不禁眼眶氾淚。

 










從這兩段關係,也可以一窺法國上流社會的虛偽。婚姻是飛上枝頭的捷徑,薇麗妮從西班牙嫁給老到可以當他祖父的貴族,就是為了脫離階級的桎梏,因此她雖然離開丈夫,但仍感謝丈夫把她明媒正娶娶進門。這個社會允許老夫少妻的婚姻模式,但卻認定少妻是出賣肉體、貪圖富貴,而且明白地輕視她,看他們在餐桌上傳閱交歡的紙卡就知道了,這是一種虛偽。

 

這個社會容許男人求愛,就算對象是有夫之婦也不例外,因此我們才看見利諾和友人不避嫌地相互競爭。利諾奪人妻子,引起貴婦之間的恐慌,但竟然沒有被沙龍拒於門外,他在婚後和薇麗妮再續前緣,面對的頂多只有斐短流長和無聲嘆息。這樣看來,婚姻不是對男人大大有利嗎?安分守己的可以獲得平和生活,出軌偷情的也被社會默許。

 










薇麗妮的狂野不羈與我行我素,在當時的法國社會應是個特例,大部分的女人都像愛爾嫚一樣,丈夫出軌只能選擇暗自流淚、沈默以對,就算和丈夫在歌劇院並肩而坐,他的人和心也都在情婦的屋子裡。女人接受一夫一妻的義務,在家裡、在沙龍、在歌劇院虛度光陰,面對丈夫出軌時卻無能為力,她們不是婚姻的最大犧牲品?

 

為什麼利諾和薇麗妮糾纏不清長達10年之久,而且在他婚後仍擺脫不了薇麗妮?我們可以說,是薇麗妮的緊追不捨及利諾的把持不定,但習慣是一股很可怕的力量,10年的糾纏愛恨早已分不清,而憤怒和慾望結合的力量,可能比單純的愛更持久恆定,足以使人摸著良心、愧疚地背叛他摯愛的妻子,愛爾嫚祖母的死亡是壓死良心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使得利諾轉身離去。對薇麗妮而言,愛情捉摸不定,性是抒解貴族無趣、空虛生活的道具,生活似乎只剩下性的歡愉,她甘於接受,也無法自拔。

 

涂爾幹和巴貝爾多爾維利似乎都看到了相似的19世紀法國社會,21世紀的凱特琳布蕾亞,從改編這個故事所呈現出來的台詞、影像,好像在訴說同樣的現實:儘管貴族社會在某種程度上不存在了,但男女關係仍沒有多大改變,情慾的壓抑、男女的不對等、社會的虛偽,現今猶存。


不過,導演在片尾難得地加入了溫和的反諷。那對居中阻礙利諾和愛爾嫚結婚的貴族夫妻,在馬車上的對話很有趣。長舌婦感嘆地說:「也許你不知道,我一度相信利諾是真的很愛愛爾嫚的……」,她老公則語帶諷刺回答:「至少還有人記得這件事,因為他八成已經忘記了。」


這或許是導演哀悼女人命苦的最後嘆息。



★電影檔案

原名:Une vieille maîtresse

導演:凱特琳布蕾亞Catherine Breillat

編劇:凱特琳布蕾亞Catherine Breillat

演員:Asia ArgentoFu'ad Ait AattouRoxane Mesquida

年份:2007

片長:107分

出品國:法國

語言:法語

經歷:2007年坎城影展競賽片




1出處:涂爾幹《Reading from Emile Durkheim》(1985, ed. by Kenneth Thompson)的p113。引號部分的中文摘自黃樹仁對於涂爾幹自殺論的課堂摘要p33。


延伸◎參考

情慾二重奏:女人面紗 /藍祖蔚 藍藍的部落格

慾望的凝視 /dennischan 無角度

情慾二重奏 /leonalin 空白日記的旅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