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上研究所幾個月的經驗,通常讓研究生最困擾的,就是不睡覺也念不完的英文reading,更糟糕的是,念完了也不知道作者在講什麼。我現在仍然面對這個問題,不過經過大師開解,並綜合以前聽來的經驗,要克服這項困難,作個道道地地的研究生,也不是沒有辦法的!


◆ step 1:克服英文閱讀障礙明明每一個字都認得,或是每個字都查了,但是湊在一起就是看不懂,或者是多少看得懂,但卻不明白作者幹嘛提這些。碰到這種狀況,只有一種解決方式,就是多看幾次。repeat、repeat and repeat。


可能有人會認為,這不是廢話嗎?沒錯,這是廢話,但是很多人都做不到,老實說,就連我也沒做到。但是,這卻是讀通reading的唯一方式,第一次看的時候模模糊糊,第二次看的時候有點明白了,第三次看可能就豁然開朗了。


重複看並不是腦袋空空地再看,而是不停思考,他為什麼舉這個例子?說這個故事?在文章的脈絡中,和作者想要論證的有什麼關連?脈絡化的閱讀很重要,由於英文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母語,有時候他舉的例子非當地人很難瞭解,這時候就要想辦法進入文章裡那個年代、那個國家、那個民族的脈絡之中,才能夠真的理解。


現在網路很發達,很多故事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不過要當心網路上的資料不一定是正確的,在查詢的時候要仔細推敲是否為真,才不會一錯再錯。


◆ step 2:抓住重點、作摘要作摘要、寫筆記,並不是要寫文章裡面的細節部分,每看完一段(或一個段落),不用記住細節(這是大學以前的填鴨式教育種的果),也不是要翻譯,而是思考這段話要闡釋什麼,然後用短短幾句話「濃縮」,這才是摘要,才是重點,然後繼續下一段。一個好的摘要,是能夠用A4兩三頁完成,這才對你以後有幫助,鉅細靡遺或「cook book」的形式,幾個月、幾年之後你再看,很可能看不懂了。


其實,瞭解作者想說什麼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學習作者(尤其是大師級)的分析方式及策略,一個研究之所以經典、具代表性,大師之所以被叫做大師,並不是因為他說的話是正確的,而是他的分析方式獨具力道、富啟發性,如此才能影響一代一代的人。馬克斯對於資本主義的描述漏洞百出,但這並不影響他的偉大,知識要不斷革新前人作品才會進步。


色筆及3M貼紙是很重要的輔助工具,用這兩個東西標示重點字句及頁面。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就是千萬不要畫滿整本書、貼滿每一頁,因為這樣等於沒有作重點。


◆ step 3:心得感想 心得感想,當然不是小學寫作文的那種「心得感想」,例如「摘要真難作」或「謝謝老師」等拍馬屁的話,而是從reading中,試著提出批判性的提問(這當然是有做好摘要的工作才能做到),思考在你自己的研究領域裡,或是生活的世界,有什麼啟發性、可以提什麼樣的問題?


用研究所老師的說法可以「一以貫之」如何讀好書。脈絡化(contextualize),將源自西方的研究放回其歷史脈絡進行理解,掌握為何有其獨特的提問?提問的研究發現之意涵;去脈絡化(de-contextualize),跳開其原有的脈絡,找出其特殊的時空性;再脈絡化(re-contextualize),回到台灣/中國(我本身的研究領域),檢視在地的條件,探尋自己的原創提問。


以上原則,不論是英文或中文都是行得通的,只有能夠進行這樣的閱讀,才算的上是一個及格的研究生。我努力中,以此自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